📣Cadence Support 客戶專屬最新消息📣
1. "Creating Assertions for SV Real-Number Modeling" 教育訓練影片🎞上架囉! 所有學習影片庫都在>>>https://reurl.cc/R4NZgD (請先註冊登入)
2. Cadence Support推出混合式訓訓練模式,除了最新的授課方式之外,更提供可自訂的學習架構,以及Cadence學習地圖做參考!!!
3. 課程預告:
⏰Real Modeling with SystemVerilog / 3天課程 / 7月27-29日
⏰Real Modeling with Verilog-AMS / 2天課程 / 8月03-04日
還沒加入Cadence Support? 馬上加入🏃♂🏃♀https://reurl.cc/R4NZgD
ams 課程 在 謝智謀-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不要被急性高山症嚇死!
好多好多的人對於急性高山症,Acute mountain sickness,縮寫「AMS」都有過度的恐懼,以至於這輩子不敢再到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,這種莫名的知覺害怕,影響到自己可以欣賞到更多不同美景的機會。這20幾年,帶了上千人到海外5000多米或台灣3000多米的高山經驗,加上很多高山症國內外的資料、期刊與書籍,雖然沒有做過高山醫學研究,但有一些個人高山帶隊的經驗想跟大家分享。
人的身體需要許多時間來適應上升的高度,有人比較快,有人比較慢,但依身體當時不同的狀況,也會有不同的情況,譬如感冒發生、水喝太少、睡眠不好、走的太快或是保暖沒做好都會是可能因素。但每次都會不太一樣。
舉例來說,我們一路開車到合歡山3000公尺,跟多花一天住在2000多公尺處,就會有很大的高山症發生機率差異,因為停留關係讓身體有更多時間適應高度的機會。也就是說,每次我海外5000多公尺的健行,我們都會在3000多、4000多公尺,多停留一天作休息日,休息當天會爬較高的地方再回到原處過夜,隔天再繼續往上。也就是說,當我們慢慢走到3000公尺比開車直接到3000公尺,高山症機率會降低許多。我帶領的戶外領導登山教育課程,走路速度都比快腳慢很多,加上路上會有安排許多課程,身體適應高度時間增加,因此發生機率會降低許多。
有些人在山上幾小時後會有一些高山症症狀可能會發生,譬如 頭痛、頭暈、厭食、失眠、噁心、周邊水腫、全身倦怠等,我建議可以讓身體適應一陣,千萬不要當作感冒或一般頭痛,或是即刻服用感冒藥或止痛藥,除非你很明顯已經排除高山症的可能。我個人覺得比較不建議服用丹木斯或是其他的藥品(有些人有不同看法)。我比較建議用身體自然的適應過程,多喝熱水、熱湯,或是休息、頭部保暖(特別是整個頭部、太陽穴、耳朵等處),或催吐。等身體適應該高度時,自然會好轉。但我強烈建議,如果隔天仍不舒服,千萬不要再上升高度或是繼續登頂,這會產生更大的不舒適,甚至危險,如併發高山腦或肺水腫的可能。如果到當天下午或是再隔天早上,仍不舒服,我建議一定要下降數百公尺,直到狀況緩解,若當時在山上有氧氣或加壓艙,使用後,我建議除非身體狀況完全確定好轉恢復正常,否則大部分都是處置後,身體狀況意識好轉就即刻下降高度。因為下降高度乃是高山症處遇的最佳方式。有些醫生建議出發前或途中服用丹木斯,由於牽涉處方用藥,本文不予以敘述!
另外幾個建議可以提供給大家:
1. 出發前儘量多休息,不要感冒,也不要熬夜
2. 行進時多喝水,我常建議學員一天至少要喝2000-3000CC的水
3. 行進速度在不耽擱行程或導致夜間前進狀況下,儘量慢慢走,這也是我的登山教育課程,沿途在適當地點,會多停留30分鐘上課。也比一般快腳會慢2小時左右到達。當然在危險地形,我們隊伍會分散前進,也會讓我們相對適應高度時間增加。我們爬山會給自己充裕天數時間,而不是為了快速撿山頭!
4. 在山上不喝酒,晚上盡量用完晚餐,適度休息後,儘快入睡,讓身體休息時間增加。
5. 一到住宿地點,請將有內裏,不透風的,沒有洞洞的毛帽戴上,帽子以能夠遮住太陽穴與耳朵大小為宜,也迅速將濕衣服換掉,並立即穿上保暖衣物。
6. 一定要用餐,增加身體的營養與抵抗力。
7.在山上需要分享食物時,一定用倒的給對方,手也不要伸進對方塑膠袋或包裝袋取食物,用餐食物也盡量不要你一口我一口分享,以免群聚感染而生病,特別是長天數登山無法隨時就醫!
8. 住宿點儘量講話小聲,或是保持安靜,以免影響其他山友睡眠。
9. 高山症發生時,請勿亂服藥,如持續一天到1.5天,仍不適應,建議下降高度。
10. 保持輕鬆愉快,享受欣賞沿路風景,不要急,也不比速度。慢慢走比較快。
有一本書,2019出版由王士豪醫生撰寫的「瘋高山」,也是一本認識高山症的好書。
最後祝大家登山愉快,平平安安。~小謀
ams 課程 在 Florence 陈秀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Epi-TD 12
Information from google
蒙特梭利教育(Montessori Education),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·蒙特梭利發展起來的教育方法。據統計,全球有2萬多所的蒙特梭利學校實行該教育方法,服務於從出生至18歲的孩子
「蒙特梭利」的名義進行的實踐多種多樣,但是國際蒙特梭利協會(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,簡稱AMI)和美國蒙特梭利協會(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,簡稱AMS)列舉了以下幾個要素
*
* 混齡的課堂,混齡的課堂普遍涉及2歲半或3歲-6歲大的孩子。
* 學生從規定的選項中選擇活動。
* 無打擾的學習時段,理論上為三小時。
* 一個結構主義的或「發現」的模型。在這個模型下,學生從使用教具中學習概念,而不是從直接的指導中學到概念。
* 由蒙特梭利和其合作者發展起來的特殊的教育材料。
* 教室內行動的自由。
* 一個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培訓的教師。
此外,許多蒙特梭利學校參考蒙特梭利的人類發展模型(來源於她的出版物)來設計他們的方案,他們還把源自蒙特梭利在平生中介紹的教育方法,課程和材料運用於師資培訓。
ams 課程 在 [招生中][國際班] AMS 0 – 3歲國際蒙特梭利培訓課程 -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透過本課程、您將進入孩子的心智思考模式,並暸解如何適時準備適當的環境,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協助。我們擁有國內外專業蒙氏教育師資群,結合理論與實務給予您最完整的培訓計 ... ... <看更多>